钙钛矿光伏技术实现历史性突破 上交大与宁德时代联合在Nature发文
上海交通大学与宁德时代联合研究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0%的1米×2米大尺寸钙钛矿光伏模组,创造了该领域新的世界纪录。这项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通过创新性的"基质限域分子层"技术,解决了长期制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规
上海交通大学与宁德时代联合研究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0%的1米×2米大尺寸钙钛矿光伏模组,创造了该领域新的世界纪录。这项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通过创新性的"基质限域分子层"技术,解决了长期制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规
在古老的手工艺中,“模板印花”是一门神奇的艺术,人们用雕花的模板盖在陶罐上,轻轻喷洒颜料,去掉模板,复杂的花纹便在陶胚上奇迹般显现。如今,科学家们将这一古老技艺挪移到了原子世界之中。要知道,在微观世界里,即使只是拼出体积仅为1 mm3的结构,也需要1014数量
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中国石化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通过溶液挥发自组装制备SERS基底的方法及其所制备的基底”,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0184409.3,授权日为2025年10月28日。
近年来,癌症治疗逐渐迈向精准医学,实时可视化的药物递送与疗效监测成为临床实践的关键需求。纳米医学通过提高生物利用度、延长循环时间和减少系统毒性,显著推动了这一进程。然而,纳米药物在临床转化中仍面临重大挑战:肿瘤内纳米颗粒积累不足、渗透性差,导致靶部位药物浓度低
通过阅读,您将掌握这一在原子尺度揭示分子自发有序组装过程的强大工具,学会如何利用它来研究材料形成机制、药物聚集行为或生命过程,为您在化学、材料和生物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关键的模拟方法与分析思路。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自组装电池材料,这一创新成果有望解决电动汽车(EV)电池回收难题。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